主要区别-烟碱受体和毒蕈碱受体
神经的协调是以神经突触的传递为基础的神经冲动。不同的神经递质都与神经传递有关。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系统.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受体乙酰胆碱的作用基础受体激动剂.两种主要的乙酰胆碱受体是烟碱受体和毒蕈碱受体。乙酰胆碱与这些受体结合并通过这些受体传递信号。烟碱受体是激动剂所在的乙酰胆碱受体尼古丁,并且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毒蕈碱受体是以毒蕈碱为激动剂的乙酰胆碱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的关键的区别烟碱受体和毒蕈碱受体之间的区别烟碱受体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而毒蕈碱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
内容
1.概述和主要区别
2.什么是尼古丁受体
3.什么是毒蕈碱受体
4.烟碱和毒蕈碱受体的相似性
5.并列比较-烟碱和毒蕈碱受体的表格形式
6.总结
什么是尼古丁受体?
尼古丁受体是根据其特定的激动剂尼古丁命名的。尼古丁是烟草的活性化合物。尼古丁是一种生物碱,对生命系统有许多神经作用。烟碱受体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它们以气孔的形式存在于等离子体膜,因此,它们参与了快速的突触神经传递。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参与多种功能,这取决于受体的位置。肌肉型烟碱受体位于神经肌肉连接处。它们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包括收缩和放松。神经元烟碱受体位于神经元之间,参与多种功能,包括记忆、学习、运动控制和控制镇痛.
烟碱受体的作用是由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而产生的。与烟碱受体结合后,其构象发生变化,增加了钠离子和钙离子进入质膜的渗透性。这有助于去极化兴奋会导致神经传递。

图01:尼古丁受体结构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有五种亚基(乙酰胆碱受体)即alpha (a1-a10), beta (b2-b5)、、和。在不同类型的烟碱受体中可以发现上述五种亚基的不同组合。烟碱受体达到五聚体结构。它由乙酰胆碱结合位点(α二聚体)和相邻亚基(互补亚基)组成。
什么是毒蕈碱受体?
毒蕈碱受体或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由其互补激动剂毒蕈碱命名。毒蕈碱是一种生物碱蘑菇被称为陈放.这是水溶性的毒素并与毒蕈碱受体结合导致致命后果。
毒蕈碱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次级信使系统,增加钙离子进入细胞,促进神经传递。当乙酰胆碱与毒蕈碱受体结合时,G蛋白偶联反应级联被激活。由于受体是G蛋白偶联蛋白,其传递过程相对较慢。毒蕈碱受体参与多种功能,包括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调节心率和各种神经递质的释放。

图02:毒蕈碱受体
毒蕈碱受体有五种主要亚型,它们分别被标记为M1, M2, M3, M4和M5。所有五种毒蕈碱受体都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M1-M4也存在于其他类型的组织中。M1乙酰胆碱受体主要存在于分泌腺中,M2乙酰胆碱受体主要存在于心脏组织中。M3乙酰胆碱受体存在于平滑肌和分泌腺中。M1、M3和M5受体引起磷脂酶C的激活,导致细胞内钙的增加,而M2和M4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烟碱受体和毒蕈碱受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 这两种受体都是乙酰胆碱结合受体。
- 两种受体都有五个亚基结构。
- 两种受体都含有生物碱激动剂。
- 这两种受体都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执行不同的功能。
- 这两种感受器都参与神经传递。
- 两种感受器都是高度动态的。
- 两者都是受体蛋白。
- 两者都是完整的膜蛋白。
烟碱受体和毒蕈碱受体的区别是什么?
尼古丁vs毒蕈碱受体 |
|
尼古丁受体是激动剂为尼古丁的受体,是促进神经传递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 毒蕈碱受体是以毒蕈碱为激动剂的乙酰胆碱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 |
受体激动剂 | |
尼古丁是尼古丁受体的激动剂。 | 毒蕈碱作为毒蕈碱受体的激动剂。 |
受体类型 | |
烟碱受体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 毒蕈碱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 |
神经传递的速度 | |
尼古丁受体介导神经递质的快速突触传递。 | 毒蕈碱受体通过第二信使级联介导缓慢的代谢反应。 |
总结- - - - - -尼古丁vs毒蕈碱受体
神经感受器在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两个主要受体结合。它们是烟碱受体和毒蕈碱受体。它们是根据与这些受体结合的激动剂命名的。尼古丁与烟碱受体结合,而毒蕈碱与毒蕈碱受体结合。它们参与通过突触传递来诱导神经冲动传递的各种功能。尼古丁受体是配体门控通道,介导神经递质的快速突触传递。毒蕈碱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第二信使级联介导缓慢的代谢反应。这就是烟碱受体和毒蕈碱受体的区别。
下载PDF版本的烟碱与毒蕈碱受体
您可以下载这篇文章的PDF版本,并根据引用说明将其用于离线目的。请在此下载PDF版本烟碱和毒蕈碱受体的区别
参考:
1. libretexts。胆碱能药物I -烟碱和毒蕈碱受体化学LibreTexts, LibreTexts, 2017年8月13日。可以在这里
2.乙酰胆碱受体。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可以在这里
图片来源:
1.' NAChR ' by Ataly -自己的作品,(cc by-sa 3.0)通过下议院维基
2.“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2-3UON”作者:Takuma-sa - Own work (Public Domain) via下议院维基
留下回复